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

一粒糖的啟示


(2010.01.19)
大家都知我係唔會比糖個女食啲人,學校同人哋送嘅糖我大都會轉送他人,因為我都唔食糖(朱古力就食喎).....不過有包hello kitty糖我就唔捨得比人,諗住留番三月搭飛機時比恩祈食,聽講起飛同landing時啜粒糖吞口水可紓緩耳仔不適(佢上次試過一次耳仔痛),話說先幾日恩祈問我攞啲糖嚟玩,佢一直都只係會用啲糖來數數同作擺設嚟玩,唔會要食嘅,不過後來我發現少咗粒,原來比daddy偷食咗,佢話試吓好唔好食我又心有不甘都食咗一粒試吓,拆開係粉紅色心型好可愛仲好好食呀,恩祈好渴望地探過頭來問:"我都想食一粒呀。"我本能地反應:"唔得呀!仲有2粒要留番妳搭飛機先好食呀!"佢就話:"咁我想問吓粒糖好唔好食呀?"我好滋味答:"真係非常之好味呀!"佢聽完就轉頭好似冇嘢發生過繼續玩佢砌緊嘅lego.我見到佢若無其事嘅樣即刻又覺得好羞愧呀,我居然食咗個女粒糖而佢又好大方。我真係好感恩有呢個乖女,上次daddy買咗個包比佢做tea.我在房裡聽到佢問"咁媽咪有冇",daddy話冇,佢二話不說立即入房要分一半比我,我咬了一小口甜在心頭。
佢雖然比唔上有啲小朋友咁叻咁醒甚至有時儍更更但係我好滿足,佢身心好健康又大方,幼時最重要都係品格行先,唔好做"港孩"咁霸道,同埋好似三字經中所講的"首孝弟、次見聞",做人首重孝順父母友愛弟妹,其次才是知識學問的增進。就是先知道基本做人道理,才能明白高深學問,或像是先識字才能讀文章一樣。本末倒置的話,想再教番佢做個謙遜的人就非常困難。

講開人格,取材自Jason mami blog的一段好文分享:
11招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
培養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。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響的行為、習慣、性格、品德、心理等。據有關幼兒工作者的觀察,孩子在3歲以前是否接受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養,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力開發和今後健全人格的形成。在3歲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後是很難改變的。

   
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。孩子的人格健康,不僅關係到兒童身體的發育,而且決定著兒童今後的人生走向。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、保證其人格健康發展呢?李廣智老師
認為父母應從五方面著手培養:

    1
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    發展心理學認為,心態決定命運,細節決定成敗,習慣成就未來。良好的習慣的形成,往往在孩提時代。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,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。讓嬰幼兒按時起床、吃飯,如果孩子不配合,可以告訴孩子:爸爸媽媽要上班,不能遲到,而不要遷就孩子。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。
    2
、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    父母的教養、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。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生活態度積極、主動,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。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、關心、體諒;父母對長輩的體貼、尊重、照顧;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,有要求,有疼愛,能夠使孩子形成自尊、自信、親切、責任感等積極情感。然而,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、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,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,經常吵架,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,對人不信任,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。

   
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,才能去影響孩子。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,家長不僅要努力地為生活而忙碌、工作,回家之後還要面對活潑、好問、好動的孩子,這時請千萬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幼兒的表率,以耐心的態度引導他們,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態度對待他們,讓孩子在自由、寬鬆、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盡情表現自己。

    3
、保護自尊心,增強自信心    孩子雖小,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有自己的願望和愛好。家長要學會洞察兒童內心世界,要用商量、引導、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,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,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。不能因為孩子小,而隨意斥責或辱罵,特別不要去嘲弄、諷刺孩子。這些都不利於兒童個性健康成長。對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,父母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,增加其自信心,保護自尊心。
    4
、要培養孩子生活的獨立性    現階段的孩子,多數是獨生子女,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陽,吃、喝、玩的條件都是家中最好的。但是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,認為孩子只要專心學習就行了,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,導致孩子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,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。久而久之,孩子過分依賴,長大了容易形成依賴性人格障礙。
    5
、注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愛心    交往能力對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,現在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,是家庭的中心。因此容易養成任性、以自我為中心等缺點,也不擅長于與同伴交往,父母要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,學會與人交往。

   
活潑開朗的性格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利,孩子在學習、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挫折,這時,父母不應用指責、批評的語言,而應多用鼓勵的口吻引導他們,讓他們始終保持活潑、開朗。


延伸閱讀:兒童要從小培養的六種黃金性格

   
性格品質決定人的命運,而人的優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。在早期教育中,性格的培養應該放在首位,屬重中之重。早前我們曾經對1000310歲的幼兒做過一個調查,結果顯示:18%的幼兒具備良好性格,82%的幼兒性格有或多或少問題,而25.7%的幼兒性格惡劣,讓人不得不為之擔憂。

   
人的性格品質是多方面的,以下6個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礎,如果從小具有這6種性格品質,長大了其他優良品質都會自然派生出來。

快樂活潑    快樂的孩子愛笑不愛哭,無憂無慮。而活潑並不只是好動,更不等同於吵鬧。活潑的孩子有6個表現:

  
表情活潑:臉部表情豐富生動,看得出微笑、高興、著急等情緒,可跟大人開玩笑;


  
嘴巴活潑:表達、吐詞清晰,喜歡講故事見聞、猜謎語、說繞密碼等;


  
感知活潑:見過的、聽過的、做過的記得快,認顏色、形狀、方向都很清楚;


雙手活潑:會勞動,會做手工,飼養小動物、種花種草等,手很靈巧;


   
身體活潑:表現在能歌善舞,愛做遊戲、愛運動等;


   
思想活潑:喜歡提問、討論、爭論、識字和讀書等。


安靜專注
   
不能安靜專注的人難以成就大事,活潑的內在表現就是安靜。而專注的孩子,即使是玩也能玩得專心,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,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收穫。而不能專注的孩子,該靜靜不下來,注意分散,玩野之後到小學
再去糾正就很困難了,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。

勇敢自信    嬰幼兒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現在不怕黑暗、鬼怪、孤獨、小動物、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等。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很可愛,即使只是潛意識的感覺,也會有自信情感的流露,這與驕傲、沒禮貌、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兩碼事,不可混為一談。
勤勞善良    從小會勞動的人以勞動為樂,也會關心人。大人回到家,孩子幫你拿拖鞋,你的鼓勵孩子真乖、真能幹是對他最好的肯定。從小關心家人和周圍的人,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個道德高尚的人。我建議45歲的孩子要學會做飯,56歲的孩子要學會做菜。
獨立精神    孩子的獨立性格應該表現在從小自己會睡、會坐、會玩;1歲以後可自己吃飯,吃得好、吃得快;會走之後,能夠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;在父母的字典裏沒有字。如果一個連吃飯都要家長七八遍催促、沒有責任感的人,以後上學、找工作等都會依賴人,何談成材?
創造精神    表現在對新奇的事情愛看、愛聽、愛摸、愛做、愛問、愛記;喜歡自己動手,想辦法玩耍,搞小發明等;家長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求異、逆向和發散思維。

   
性格的培養是有規律的,不靠督促、說教和打罵,而是靠不露痕跡的潛教育,包括環境育人、行為育人、愛的教育和積極暗示等。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